2021-06-08 16:54:08 编辑: 刘燕 审核人:叶玲玲 阅读次数:1866 |
为加快建立“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覆盖”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,抓好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,从整体上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,我县积极瞄准改革目标,理清工作思路,着力推进“五大机制”构建预算绩效管理链条,向“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”改革目标迈进。
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。对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政策和金额在400万元以上的项目(包括基建项目),开展事前绩效评估,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、投入经济性、绩效目标合理性、实施方案可行性、财政可持续性和筹资合规性,从源头上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。
建立绩效目标审核机制。按照“谁申请资金,谁编制目标”的原则,预算部门、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同步设置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,绩效目标的设定要细化量化,切合实际,做到可审核、可监控、可评价。县财政将绩效目标作为政策确定和预算申请的前置条件,并将项目评审核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入库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。
建立绩效监控跟踪机制。施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“双监控”,对绩效目标运行偏离的,及时提醒纠正,确保绩效目标按期实现。财政部门建立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跟踪机制,按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,加强和规范库款管理,对实施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、项目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,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调减或收回资金,努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
建立绩效管理评价机制。组织各预算部门、单位对照政策和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,确保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。财政部门在部门和单位自评的基础上,对重大政策、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,必要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。
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。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、完善管理、预决算公开信息共享。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,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,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督促改进,对低效无效项目一律削减或取消,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,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民生、社保等领域,推进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