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:thxww@163.com 加入收藏|繁體版|广告服务|网站地图
|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/ 先进典型
养鸡立业奔小康
2020-10-05 15:07:17 审核人:左燕平 阅读次数:3877

李江华是我县小池镇中心村的一名贫困户。曾经面对家中的变故与困难,他积极转变思想,乐观自立,通过村两委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,顺利将肉鸡养殖产业发展起来,在甩掉了贫困帽子的同时,还带领村里其他的老百姓走上了小康之路。

郁郁葱葱的山林显得格外静谧、祥和,沿着山林的一条小路走几分钟,就看到两边座落着几条大棚,这正是养殖户李江华家的鸡舍,2.5万羽鸡苗在这里茁壮成长。回想几年前,李江华还在为养家糊口伤透脑筋,如今能有如此成就实属不易。李江华今年44岁,是一名退伍军人。早年间,为了谋求一份工作,他将女儿托付老人抚育,和妻子出门打工。然而在2010年5月份,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,为了给孩子治病,先后花了十多万元,使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深渊。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,随后的几年,妻子为了照顾儿子,无法工作,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。

李江华说:“当时为了偿还债务,我做了很多事,也做过一些高危职业,比如轮毂抛光、做蓄电池,在工地上做楼梯、楼梯扶手、烧电焊,什么挣钱就做什么。”

李江华家的特殊情况村两委一直看在眼里、记在心头。2014年他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成为贫困户,也许在一些懒汉眼里是一件好事,可以不劳而获,得到政府的帮扶资金。但李江华不这么认为,被识别贫困户是事实,可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件光荣的事,不能永远做贫困户,要尽快致富,早日摘掉贫困的“帽子”。2016年,他决定回乡创业。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,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,决定发展肉鸡养殖产业。想法有了,但苦于没有资金,李江华一时又犯了难。

小池镇中心村扶贫专干说:“我村在2017年为其争取了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发展养鸡,同时联系兴牧养殖公司,经过多次洽谈,最终与该公司达成合作,通过“公司+农户”的方式进行帮扶,公司提供鸡苗、饲料、技术,并将成品鸡回收,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。”

有了启动资金和创业方向,李江华在凉亭村租下了600平米的鸡棚。在硬件条件准备就绪的基础上,他引进了第一批,共计5000羽的小鸡苗。鸡苗到家,他既紧张又兴奋。紧张的是自己没有啥经验,万一养不好咋办?兴奋的是看到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鸡宝宝仿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。

李江华说:“我养鸡也养了很多年了,从一开始就摸索,经过很长一段时间,让我明白对于温度、湿度、通风、光照、饮水,还有疫苗,环境卫生,主要是靠人工管理,以此来增强小鸡体质,让它们适应外部环境。”

为此,李江华每天起五更、爬半夜,每隔两小时查看鸡舍情况,及时调整温度以利于鸡苗的生长发育。同时他还虚心地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养殖经验和技术,平时有空就上网查资料,钻研各种疫病发生状况和药物作用。通过不断的学习,基本上掌握了标准化饲养管理及疫病的防治知识。经过一年的艰苦创业,10000羽成品鸡给他带来了四万元收入,除了各项开支,还能结余两万多,这给他带来极大的信心,也给全家带来新的希望。

李江华养殖的是优质土鸡,这种鸡体质好、抗病能力强,养殖风险低,但是周期长,一年只能养两批。相对一般养肉鸡的农户来说,收益并不可观,但是李江华并不急于求成。因为家里的实际情况经不起任何风浪,只能稳扎稳打。经过几年的打拼,鸡舍由最初的600平米扩大到现在的2500平米,收入也比以前翻几番,不仅还清了债务和5万贷款,家里还添置了一辆小货车,他也因此一举摘掉了“贫困户”这个帽子。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,李江华还充分吸纳本村及其周边地区的贫困户到自己的养殖场务工,为他们解决生活之需。

贫困户李大庭说:“我今年70多岁了,也是村里的贫困户,李老板在这里办了养鸡场,让我在这里搞搞管理,做做小事情,能做得到七八十元一天,对我们这些老人贫困户非常好。”

李江华告诉记者,在养殖场现有基础上,明年他还想继续扩大规模,将面积提高到5000平米,进行规模化养殖,科学化管理,同时提供数个就业岗位,回报社会。

李江华说:“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,感谢帮助我的村镇扶贫干部,没有他们的关怀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。现在有公司做后盾,有政策做支持,只要肯付出,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在国庆之际,我也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,在今后能为我们的基层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。”(吴光磊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