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:thxww@163.com 加入收藏|繁體版|广告服务|网站地图
|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/ 文化·旅游
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:探寻非遗韵味,感悟美丽乡村
2019-07-15 08:27:14 审核人:陈君 阅读次数:7325

为深入了解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进展,探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曲子戏的传承和发展情况,贯彻落实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指导思想,7月10日清晨,迎着初升的朝阳,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太湖“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”调研团队一行九人来到太湖县松泉村,开展调研活动。

扶贫—新容新貌新气象
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从县城出发,经过长途跋涉,队员们终于踏入松泉地界,松泉村王伦定书记、王政权副书记在村部早早等候,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队员们在随后的座谈中了解到,近年来,松泉村通过安居式扶贫—改水改厕、危房改造,条件式扶贫—发展产业基地、培育农村合作社,兜底式扶贫—老弱病残户纳入低保范畴等多种扶贫模式,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谋发展、谋利益,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,预计将于2019年实现全村脱贫,彻底摘掉“贫困”的帽子。在村两委班子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,生活富起来了,这座大别山中不起眼的小山村,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、蒸蒸日上的大气象。

旅游—好山好水好风光

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夏日里的松泉村,是绿色的。从村委会离开,队员们慕名来到三尖寨旅游文化风景名胜区,三尖寨以其雄奇山势、峥嵘怪石、云山雾海著称,这里流水潺潺,鸟鸣啾啾,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。这里还有着百余亩的茶叶示范基地,据茶园承包人王爷爷介绍,山腰的三千寺历史久远,名扬海内外,曾出现过“和尚三千道八百”的盛况,现有的三千寺是在原上寺庵处重新建设,是有资质的正规道场。寺中巨石狮子口内供奉着神医华佗的塑像,相传华佗夫妇常常来此采药、看病。众多文人骚客的传奇故事,使三尖寨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中。队员们徜徉在这青山绿水之中,听鸟兽虫鸣,醉草木芳琼,沟前石下,回归自然,一时竟忘了归路。见之忘俗,乐而忘忧,正因三尖寨还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,这里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,以及最为可贵的宁静。一声“大美松泉”,可谓当之无愧!

发展—有诗有曲有远方

“生在深山人未识,三尖寨上有神仙”,山下的田家冲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,独特的民间戏种—曲子戏的发源地就在此处。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太湖县的一个古老剧种,俗称“唱曲子”,源于明代中晚期传入太湖的弋阳腔,与当地民歌、时调及乡音乡韵充分融合,有“戏曲活化石”之称。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风尚变化,曲子戏演出、传承等环境受到影响,目前处于濒危状态,2011年太湖曲子戏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队员们有幸邀请到曲子戏唯一传承人—田书民老师为团队做介绍,田老师今年近六十岁了,他从曲子戏的发源和历史入手,重点讲述了自己与曲子戏的渊源,为了使队员们更容易理解曲子戏的文化和内涵,更加有代入感,他还现场表演了曲子戏《同居》选段“忍字心头一把刀”和《关公降曹》选段“休把名儿做浪抛”,因唱词中注入了田老师浓浓的深情,给表演增添了十分的感染力,现场掌声不断,气氛异常活跃。通过此次太湖曲子戏的探访活动,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,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到曲子戏的保护队伍当中,将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承相结合,凝聚青年才智,贡献青春力量。

据悉,松泉村不仅自建了一间农家书屋,还创办了村级诗社,在全镇范围内征稿,旨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,传递社会正能量。此外,据班子成员透露,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,松泉村将致力于美好乡村建设,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切实保障村民生活权益,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。(安徽师范大学赴太湖“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”调研团队 殷文翰)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