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太湖新闻网邮箱:thxww@163.com 加入收藏|繁體版|广告服务|网站地图
|
羊河两岸展新姿——改革开放40周年“边村纪行”之牛镇镇羊河村行
2018-12-24 08:43:37 审核人:左燕平 阅读次数:10056

初冬羊河,山峦起伏,满目苍翠。空气清新灵透,山间云雾升腾,处处诗情画意。奔流不息的羊角河穿村而过,似一条玉带镶嵌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。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,沿河沿路而建的庭院坐落有致。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留得住乡愁。”便是牛镇镇羊河村留给记者的深深印象。

      

这个位于牛镇镇北部约17公里,由原叶冲村、羊河村和板桥村合并而成,与岳西县店前镇河西村、白鹿村、前河村毗邻的山村,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,又有着怎样的变迁故事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座桥的嬗变

“终于盼到羊河大桥建好了,村里孩子上学再也不用绕道了。”124日,羊河村党总支书记徐本培说起羊河大桥的建成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“这是几代人的心愿,现在终于实现了。”

     

记者来到新建的羊河大桥边,只见桥墩粗壮结实、桥面平坦宽阔、护栏坚固美观,横跨羊角河上,煞是壮观。正值一群小学生放学回家,他们跳跃着走上大桥,那一张张会心的笑脸,如一股暖流驱去初冬的寒冷。

这条宽200米左右的羊角河,自岳西县起源,流经该村境内30余公里,把该村分割成河东、河西两大自然村落。多少年来,河东到河西,河西到河东,就靠着桥来连接。对于羊河村的人来说,这座桥,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。在村民的记忆中,这几十年来,羊角河上的桥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。

“记得小的时候,河上是一座窄窄的独木桥,走在上面,胆小的人心里直发慌,生怕一个脚滑就会掉进河里。一到冬天,河东河西两岸的人便用小木渡过河。有什么木材、毛竹之类的想运出山去,过不了河,只好让这些树木、毛竹随水漂流而下,到下一个渡口打捞上岸再运送出去。”徐本培说。

为改善这种状况,2008年,该村修建了一座漫水桥。与之前的独木桥相比,漫水桥不仅坚固,还较宽阔,能通车,可以说大大改善了河两岸群众的出行条件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,漫水桥没有桥墩,逢雨下雪,水涨漫桥,便不能通行,村民要翻山越岭,从岳西店前镇绕行16公里才能过河。“每年春天涨水的时候水深有3米左右,我们都没法出门。有时候雨季突发大水,孩子上学在一边,家长则在另一边隔河相望,那种焦急的心情真是一言难尽。祖祖辈辈都想有座大桥。”

       

盼来了,终于盼来了。201711月,羊河大桥动工建设。201811月,羊河大桥竣工通行。这座“连心桥“的建设,彻底解决了周边村镇一万多人的出行难题。与此同时,穿村的县道X062也进行了升级,沥青路变水泥路,路面加宽至七米,从“走得了”升级到“走得好”,前往岳西比过去缩短了半小时。

一桥见证变迁。这只是该村几十年来基础设施改善的一个缩影。桥宽了,路通了,水畅了,灯亮了,校美了……村民的“出行难”“饮水难”“上学难”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自然屋场的蜕变

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”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,正是民众对美丽人居环境的向往。这样诗意的画面,在羊河村随处可见。该村桥东自然村居,背靠“羊角尖”山峰,面临“羊角河”水,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当地乡贤开动脑筋,移羊角尖灌木绿化美化房前屋后,取羊角河砂石堆院墙、铺小路、装花坛、砌菜园,打造了一片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的田园风光。

      

行走村中,只见每面墙、每堵堤坝、每条小路都是由形状不一的鹅卵石组合的,一切若说刻意讲究却又仿佛浑然天成,一切随意简单但又彰显出当地群众巧夺天工的手艺。走在鹅卵石小路上,轻抚着光滑的石墙,呼吸着纯净的空气,寻找着光阴的故事,诗意横生,淡淡乡愁袭来。

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,为这幅画卷增了色。徐本培介绍,之前,村里“脏乱差”现象较为普遍,猪圈、厕所、牛棚建得杂乱,垃圾随风刮,污水靠蒸发,看了让人挺糟心的。为彻底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,2012年开始,该村就启动了村庄整治工作。在村庄整治过程中,该村严格按照省设计院要求对全村进行整体详细规划,投资220多万元,全村共完成拆迁面积1300平方米,清除障碍900平方米,完成道路硬化1.2公里,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,安装路灯、广场灯45盏,完成规范化冲水厕所4座,让羊河组106户人家居住面貌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。

       

这个点上的变化,让村民尝到了甜头。此后,该村本着将盆景打造成风景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,每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,先后对叶冲、桥东、阳屋、板桥等自然点进行环境整治,就地取材进行绿化、硬化,建立长效管护机制。现美丽乡村建设已覆盖全村8个组600多户农户2000多人口,实现了由点及面的突破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乡村风貌。

“美丽乡村建设,为我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。我们正在做系统的规划,充分利用美丽乡村点、蛇形谷、乌云寨、打鼓岭、羊角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,以及与岳西县司空禅峡等景点距离近、可相呼应的区位优势,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,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探秘、观景、体验、休闲,增加小山村的人气。”徐本培如是说。

特色产业的蝶变

“乡村四月闲人少,才了蚕桑又插田。”这是九十年代羊河村的真实写照。养蚕,曾是该村的主导产业。家家户户养蚕,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。徐本培说,在那个年代,一户人家养蚕一年挣几千元钱不成问题,少的也能挣2000多元,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。

      

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,蚕桑作为传统农业产业,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如何利用现有资源,形成产业特色?该村因地制宜,科学谋划,多元发展,在村级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上拓宽了渠道。

为了将大片的荒山资源变为财富,村两委鼓励能人大户流转山场,开发荒山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该村能人大户吕时华、蔡宗迁、陆常林、张小乔等流转荒山,发展毛竹2000余亩、油茶1000余亩,消灭了荒山,绿化了家园。

      

该村属贫困村,为进一步加快整村脱贫步伐,带动当地百姓致富,村两委多次带当地能人大户到岳西、东至等县考察学习,于20167月引进豪猪养殖。在豪猪特色养殖过程中,该村党总支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,于201611月成立羊河豪猪驯养繁殖有限公司,由该公司对豪猪驯养、供种、对外销售提供一体化的专业服务。该公司根据豪猪的养殖环境,充分利用无人居住的旧房子,改造成豪猪养殖基地。基地一方面吸纳贫困户入股,让贫困户获取股金分红收入,另一方面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基地就业,让贫困户获得薪金,并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喂养豪猪饲料。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在该村得到很好实践并已显现成效。该村现已建成5个豪猪养殖基地,共养殖豪猪1000多头,并带动当地百姓200余人,其中带动贫困户37户。

今年,该村又瞄准境内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,开始发展茶叶基地,采用“村集体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,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。(记者 叶玲玲)

相关新闻